誤區(qū)1:發(fā)病初不用藥,不見蟲不用藥
絕大多數病蟲害在發(fā)病初期,癥狀很輕,此時用藥效果好,等大面積爆發(fā)后,用藥再多也難以扼住。還有不分防治對象,見藥就用,有的用殺蟲劑防治寄生蟲病害,有的把殺菌劑用于防治害蟲,按月2到3次殺蟲殺菌等此類情況尤為嚴重,這樣不問青紅皂白,盲目用藥,輕則貽誤時機,影響效果,重則造成藥害,甚至爆塘。
誤區(qū)2:隨意加大用藥濃度或用藥量
兌水時不按比例,不用專門量具,加水多少稀釋沒有概念!只用瓶蓋和其他非標準器皿;沒有數量概念,一般都超過規(guī)定濃度,不僅造成浪費,而且易發(fā)生藥害,同時也加快了寄生蟲等的抗藥性。
有的養(yǎng)殖戶朋友甚至本身就存在著誤解,認為藥品濃度越大,對病害的防效越高。然而在魚藥使用中,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,因為蟲卵、臨近魚體的腮部,施藥時用水量少,很難做到全池均勻,很容易再次爆發(fā),加大使用濃度還能強化病菌,寄生蟲耐藥性,超過安全濃度有可能發(fā)生藥害。隨意更改濃度,產生的效果往往差距極大。
還有些養(yǎng)殖戶朋友過量施用殺蟲、消毒藥品,用量是常用藥量的幾倍甚至十幾倍,常造成藥害,同時也加快了病蟲抗藥性的產生。
誤區(qū)3:長期使用單一水產藥品
在藥品使用中認定某種魚蝦蟹藥效果好,就長期使用,即使發(fā)現了概要對疾病防治效果下降,也不更換品種,采取加大用藥量的方法,認識不到病蟲已經產生抗藥性,結果藥量越大,抗藥性越高,造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誤區(qū)4:追求速效性
很多漁民在選擇魚藥時,總是喜歡選擇速效性的,原因是速效性的魚藥使用后很快表現出效果。盡管有些有益微生物類效果不錯,但由于效果變現慢,在使用后一段時間效果才表現出來,而不為漁民朋友所認同。如使用殺蟲農藥時追求速效性,希望潑灑后立即殺死寄生蟲。如中草藥等驅蟲藥,由于只是殺死蟲卵或驅離寄生蟲相對慢,而被漁民朋友忽視。漁民朋友追求速效性最嚴重的后果是,某些地方使用劇毒、高毒、高殘留藥品的現象仍然存在,生產出的魚藥物殘留量超標。
誤區(qū)5藥品常識欠缺
水產藥品市場已經開放,藥品經營者的素質良莠不齊,往往利用漁民對藥品知識的欠缺,誤導漁民。因此,在使用藥品前,最好到正規(guī)有資質的門店或漁業(yè)部門進行咨詢,力求藥品的對癥使用。不在證照不全的經營者處購買魚藥,過期或標識可疑的藥品堅決不使用。
在水產藥品的使用中一旦發(fā)現某種藥品效果好,就長期使用,即使發(fā)現該藥對某疾病的防治效果下降,也不更換品種,而是采取加大用量的辦法,認識不到已經產生了抗藥性,依然增大藥量,結果造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
誤區(qū)6:不能對癥下藥
這是生產中存在的普遍問題。很多漁民由于缺乏必要的魚病知識,出現病狀后根據經驗判斷用藥,盲目用藥,從而貽誤防治時機??煞駨乃h(huán)境,營養(yǎng),免疫,病原微生物著手呢?
誤區(qū)7:多種水產藥品的混合使用
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,不少漁民用殺菌劑與殺蟲劑等幾種混用,不僅影響藥效,甚至會產生藥害,影響魚體生長。
誤區(qū)8:缺乏保護和利用天敵意識
而有的漁民朋友從來就沒有考慮過保護和利用天敵,在治蟲的同時也殺死了一些好的浮游動物。針對纖毛蟲大量爆發(fā),問問自己底環(huán)境可好?如預防甲殼類寄生蟲可否放些黃顙魚?
誤區(qū)9:防治一次,一勞永逸
殺蟲、殺菌劑在病害發(fā)生盛期,防治一次雖能去的明顯效果,單隨著藥品的流失和分解失效,應間隔7~15天,連續(xù)環(huán)境修復產品和內服提高免疫力產品,才能達到最佳防效。“少量多次”才能達到理想效果。
誤區(qū)10:混淆高效與高毒概念,缺乏安全觀念。
優(yōu)質水產藥品正向高效、低毒、低殘留的方向發(fā)展,而不少漁民錯誤地認為毒性高效果就好,對低毒而對病蟲高效的殺蟲藥缺乏認識,在使用殺蟲藥時也不按安全標準使用,將禁止的一些藥品依然用在水產養(yǎng)殖上,造成魚蝦蟹體藥物殘留量較高!